首页    正文   

《河南教育》弘扬“三平”精神 推动百年河大科学发展

作者:王凌    点击数: 日期:2010-06-07

            王 凌:河南大学党委副书记 工会主席

曾经,一笔笔爱心捐款温暖了身患重症的她们,让生命得以延续;今天,当她们走完了短暂的人生路,她们的家人捐献出剩余的善款,帮助她们完成最后的心愿。近日,感人的一幕在百年河大上演,两名已故学生侯艳丽、周晓明的家人向河大爱心传递基金、母亲助学金分别捐出善款4000元。

这让我想起了不久前卢展工书记在河南进京务工人员座谈会上提出的“三平”精神——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三平”精神蕴含着对人生的深沉感悟,是河南人精神的浓缩和提炼,平实的语言放射着真理的光辉,让人颇受启迪和教益。周晓明、侯艳丽这两位早逝的学子用“最后的心愿”再一次诠释了“三平”精神,彰显了百年河大的精神追求,印证了“止于至善”的崇高境界。

一、“三平”精神的丰富内涵

求真务实。“三平”精神突出了河南人的朴实无华、襟怀坦荡、求真务实,体现了河南人踏踏实实做人、做事,不抛弃、不放弃、不夸张、不气馁的品质。中原大地悠久的文化历史塑造了河南人的品格特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发扬优势,顺应时代发展,不懈努力奋斗,用中原人民智慧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艰苦创业。“三平”精神平中见奇、淡中有浓,突出理想追求,是自强不息、满腔热情和求真务实的有机结合,是持之以恒的奋斗。伟大的精神推动忘我的实践,在外创业的河南人,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忠诚履职,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勇挑重担,用一畦一垄的耕耘、一点一滴的努力,实现了事业的不断成功、不断进步,在不同的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真诚奉献。“三平”精神直接体现了河南人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现实表现,既是一种品质修养、情操风范、思想境界,又是对每一个公民的基本要求。人是需要一种精神的,“三平精神”与河南人民特有的愚公移山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已经融入河南人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怀,成为人们的理想追求和行为规范。

二、“三平”精神给我们的启示

“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鲁迅曾有一句名言:“天才人物呱呱坠地的第一声啼哭与平常婴儿一样,只是哭声,决不是一首好诗”。人生而平凡,即便是伟人,也是出于平凡、超越平凡。一个人的存在状态大多时候是平平静静、平平常常、平平淡淡的,但平凡并不是平庸,平凡之中蕴藏着伟大。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这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法思想。每一个人都应该甘于做平凡人,保有平静心,守住平常态,不沽名钓誉,不激狂浮躁,踏踏实实,孜孜以求。周晓明不惧病魔3次考研终成功,侯艳丽截去右腿只身求学成硕士,她们用平凡的人生实现了自己不平凡的追求,也折射出了河大人特殊的精神品质。

“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人生的天空不可能总是晴空万里,我们需要用平静的心态去面对,纯正内心,从容有度,方能成就大业,这是一种自信和勇敢。但平静不是所谓“看破红尘”、心如枯井,谁说平淡中没有爱的热烈?谁说平静的湖面下没有“漩涡”?在平静中酝酿着蓬勃向上的激情,在平静之中怀有满腔热血,平静中蕴藏着岩浆般的炽热。归于平静并非意味止步不前,也不是庸庸碌碌,而是对人生、社会和事业充满热爱,是尽一己之能的无私奉献。每一个人只有把求真务实与满腔热情相结合,把默默无闻的日常工作与澎湃的激情相融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才能实现对生命价值的创造,对人生境界的提升。“我愿意为河大做一切,哪怕是做一棵小树。”这是周晓明的母校情怀,也是所有河大人的心声,更是百年河大走向振兴、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精神力量和希望所在。

“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梁启超先生曾说,“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力量能够做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于我自己打主意要做的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责任感是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个岗位都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底线。我们都是平常人,但平常之处见精神,每一个人都应该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爱岗敬业、忠诚履职、拼搏进取,在平凡中创造价值,在平常中奉献精彩。“我已经给亲戚们发过短信,欠他们的钱缓些日子还,但学校捐的钱不能用来还账,一定要善款善用,钱虽然少,但要用微薄之力帮助别人。”饮水思源,知恩图报,这就是两位年轻人弥留之际的责任寄托,这种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必将赋予他人和社会别样的精神洗礼。

三、以“三平”精神推动百年河大振兴

在平凡中超越。有人问爱迪生,你一生当中一千多项发明,你最得意的是哪一个?他静静地说,下一个。有人问李安导演,在沉寂六年之后,方有了让国际电影界惊叹的作品《卧虎藏龙》,你认为你的成功最大来源是什么?他淡淡地说,坚持。有人问国学泰斗季羡林,怎样才能像您那样留下大师级的学术成就?季老慢慢地说,沉淀。河南大学在近百年的办学历程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真理,严守“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训,秉承“团结、勤奋、严谨、朴实”的校风,在平凡中谋求超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了侯镜如、袁宝华、王国权、赵毅敏、尹达、邓拓、白寿彝、杨廷宝、高济宇、姚雪垠、周而复、吴强、马可、赵九章、梁光烈等一大批蜚声中外的社会名家,造就了40余万名各类专门人才,在推动中原、乃至国家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和教育振兴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今天,河南大学广大教育工作者在省部共建的平台上,植根中原文化沃土,着眼经济社会发展,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境界,在平凡中追求伟大,板凳“甘”坐十年冷,以稳定的心态和耐得住寂寞的勇气,远离杂念,超于世俗,严谨治学,乐学、敬业、恬淡、释然,以非凡的踏实与坚韧追求学术的至高境界,实现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在平静中奋发。毛泽东曾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干革命、搞建设,都要有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和拼命精神。”河南大学的历史就是一部自强不息的奋斗史。抗日战争期间,河南大学先后辗转于河南信阳、南阳、洛阳,陕西西安、宝鸡等地,虽然图书、资料及仪器损失惨重,但仍办学不辍,河大师生怀着满腔热血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抗日救亡运动。“四郊多垒,国仇难忘。”日寇的暴行,并没有吓倒河大人。“济济多士”在苍苍嵩岳下,泱泱黄河边,“风雨一堂”,坚守“悠且长”的“中原文化”,追求民主与科学,为抗战和建设培养人才。如今,河南大学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秉承前瞻开放,面向世界;坚持真理,追求进步;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兼容并包,海纳百川;不事浮华,严谨朴实的办学精神,注重内涵发展,抢抓机遇,自我加压,心无旁骛,锐意进取,这种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汇成了以高水平大学建设为主线、促进河南大学全面发展和振兴的澎湃大潮,学校顺利进入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新阶段,人才培养体系日趋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强,高水平大学的学科架构逐步形成。

在平常中升华。“我们今天已临着生死的歧路口头,若是甘于从此灭亡,自然无话可说,不然,则惟有努力奋斗,死里求生,复兴我们的民族。……愿中央大学担负复兴民族的参谋本部的责任。”这是1932年10月11日国立中央大学(即今南京大学)校长罗家伦在其就职演说《中央大学之使命》中向全体中大师生发出的强烈呼唤和紧急动员令。大学,崇尚理想与理性,注重责任与践行,只有那些勇于承担责任、敢于对国家、社会、人民负责的大学才能坚守大学的承诺,完成大学的使命。河南大学在办学实践中,时刻不忘大学的使命,紧紧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紧贴中原崛起进程,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科技攻关,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发挥人才智力优势,大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以服务求生存,以贡献求发展,在实践中育人。产生了中原城市群、“郑汴一体化”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黄河学”、宋文化研究,纳米材料技术研发,植物逆境生长发育调控理论和技术研究,奥运会保障项目—航空气象综合信息处理平台开发,以及造纸污染治理技术推广等一批标志性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成果,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思想库”和“孵化器”的作用。

附背景介绍:

侯艳丽,2002年到2006年在河大化学化工学院就读。2006年1月被确诊为“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2月17日,在侯艳丽22周岁生日这天,河南大学校医院党总支组织“为侯艳丽同学献爱心”活动,募得捐款3000余元,化学化工学院师生捐款2万余元,帮助她做了截肢手术。时任河南大学校长关爱和亲自到医院看望她并带头捐款数千元。随后她考入武汉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以超乎寻常的毅力坚持完成了学业。2009年8月,侯艳丽的病情再度恶化,在离开河南大学三年之久的她,收到了来自母校的3.2万余元捐款和河大校领导的亲切问候。当时侯艳丽已不能说话,她用颤抖的手执笔写下:“感谢河大,我的母校,是您在三年前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三年后,又是您向我伸出了救援之手。我为自己是河大人而骄傲!” 但由于癌细胞扩散全身引发呼吸衰竭,同年8月底,侯艳丽离开了人世。侯艳丽在临终前曾经委托哥哥,在她去世后将未用完的捐款回捐给无私帮助自己的母校,为更需要的校友提供帮助。侯艳丽的哥哥说:“妹妹去世前,反复交代我,欠的债可以慢慢还,但剩下的钱一定要回捐河大,一定要善款善用”。

周晓明,河大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2005年被确诊为双侧炎性乳腺癌后,连续3次冲刺考研,最终获得成功。2009年春节前夕,家里实在不能为病情恶化的她拿出一分钱。河大得知这一情况后,在短短1年的时间里,先后为她4次捐款,共9万余元(2009年春节前夕,新闻与传播院学院领导去医院看望周晓明,并组织全院老师捐款1万余元;2009年3,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再次捐款25360元;2009年10月,受河大党委书记关爱和的委托,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王凌带领相关负责人,来到周晓明家,第三次捐款3.4万余元;2010年1月27日下午,就在周晓明去世两天前,受校党委书记关爱和、校长娄源功的委托,常务副校长赵国祥,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王凌,带领相关负责人,把我校师生第四次捐献的2万余元善款交到周晓明的手中。)弥留之际,周晓明给河大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王凌发了这样一条短信:“我想如果我真的不行了,我要把剩下的钱再捐给河大,帮助以后的学弟学妹。因为募捐的钱不属于我个人。如果我能好,剩下的钱同样这样处理。我愿意为河大做一切,哪怕做一棵小树。”

新闻速递
通知公告

版权所有 © 河南大学工会 工会信箱

河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107网站工作室制作 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