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正文   

转《河南日报》“一个实验室的变迁”

作者:时瑞刚    点击数: 日期:2009-03-01

关键词:实验室、仪器设备

采访对象:河南大学

一个实验室的变迁

“现在,植物逆境生物学实验室的建筑面积达4600平方米;固定研究人员仅教授、副教授就有20人。而在1991年,该实验室的前身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室刚建立时,只有两名老师、三间房子。”河南大学仪器设备管理处处长郑合勋说。

1987年,河南大学重建生物学系。“生命科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需要相当多的支撑条件。当时,我们可以说是一无所有,没有一间实验室,更谈不上那些高精尖的生命科学研究仪器。”郑合勋说。

而实验室是开展科学研究最为基础性的支撑条件之一,在汇集和吸引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决定从实验室建设入手。提出了以“学术思想”为主导,以“特色技术”为依托,以“国家需要”为目标的发展思路。

一所各方面优势并不突出的地方院校,如何启动他们的研究计划,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生物学前沿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他们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面对现实,我们选择了这样一条发展道路:不能依靠投入,只能依靠先进的生物技术,要用技术优势去克服设备和资金的劣势,从而绕开了困扰学科发展的基础设施短缺的瓶颈。”该实验室创始人、河南大学副校长宋纯鹏教授说。

1997年,学校投入部分资金建设该实验室,同时他们借用了一笔资金,买了两件设备,使实验室有了发展的可能。

在研究方向上,以宋纯鹏为代表的学术带头人紧密围绕国家对农业发展的重大需求,以及河南省的区域特点,瞄准国际生命科学发展前沿,提出了“植物逆境生物学”这一研究主题。很快,他们的研究就产生了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在国家级重大课题申报上连年突破。

1998年,依托于该实验室的植物学学科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并获得了遗传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实验室更名为分子及细胞生物技术实验室。

2003年,该实验室获得河南省第一个植物学博士点;2004年,再次更名为植物逆境生物学实验室。

2005年3月,该实验室被确定为河南省省级重点实验室;同年7月,被确定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延伸]1978年,开封师范学院(现河南大学)还是以文科为主;到1984年,恢复河南大学校名时,该校的理科才初具规模。“当时的教材教具管理科隶属于教务处,从管理机构的名称上就可看出我们那时的实验条件是多么落后。固定资产等和现在相比,简直可以忽略不计。”郑合勋说。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根据学生学习、教学及科研的需要,该校开始陆续建设实验室。

郑合勋说:“到1996年,全校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有1600多万元。1998年后,开始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代,不论是数量、质量还是投入,可以说是一年一个台阶。目前,固定资产已达2.9亿元,各级实验室达68个,其中有10个是文科类的,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

新闻速递
通知公告

 版权所有 © 河南大学工会 工会信箱

河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107网站工作室制作 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