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背景下发挥工会在增强教职工队伍凝聚力作用探析
国际教育学院施媛
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高等教育国际交流活动日益频繁,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对外交流合作和培养各类人才的形式之一。中外合作办学弥补了我国高等教育在体制安排上的诸多缺陷,是我国多层次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外合作办学的管理应该抛弃旧的条条框框,敢于创新、善于开拓、勇于实践,改善管理机制。由于文化背景、价值取向的差异,实现跨文化的融合与吸收才能达到深层次的中外合作。要保证中外合作办学的和谐健康发展,需要全体教职工在思想观念上一致,在情感上融合、在行动上协作,才能发挥整体的功能,取得最大效益。
高校凝聚力是教师在学校发展目标的指引下,通过自身努力与组织互动,以及成员之间的密切协作来实现既定目标的一种综合力。既表现为高校愿景、发展战略、高效管理规范及富有人性的激励机制对教师产生的吸引力,教师之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相互信任、彼此欣赏,共同组成团队,解决复杂问题的团结力和战斗力;也表现为教师对高校的心理依附性,愿意为实现组织目标而积极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归属感。
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教职工队伍的特殊性
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由于教职工来源复杂、政治信仰多样化等原因,与普通高校教师队伍组成相比有其特殊性。
首先,在教职工来源方面,中外合作办学的师资由中方教师和外方教师共同组成,甚至有多个国家的外方教师参与到日常教学活动中。由于外方教师成长环境和所受教育与中方教师不同,造就了他们在沟通方式、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均与对中方教师有区别,在对外方教师的管理过程中,必须考虑和体谅中外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差异,中外合作办学的管理者要求同存异,切不可以一种模式一条标准来把控。
高等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并非由来已久,是仍在探索中成长中的事物,在师资配备方面确有不足。为协调师资不足的桎梏与项目稳定的目标,项目在其师资组成中往往会有项目内教师、人事代理、以及长期外聘教师。师资来源较为复杂,增大了我们在中外合作办学管理中的难度。教师们也因为来源不同,彼此之间有些生疏,进而影响到相互协作的默契程度,对合作办学整体功能的发挥不利。
第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教职工的教育背景复杂,部分教师是从国内高校毕业,而另有不少教师是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不同的教育背景塑造出人的处事方式和价值尺度不甚相同。有许多海外留学归来的教师刚参加工作时深感不适应,不仅仅是由学生角色转变为教师角色的不适应,也有从国外到国内的生活习惯转变不适应。有些教师适应力调节力较强,可以很快完成这种转变,而有些同志在工会的温暖帮助下才能更快的进入角色,为合作办学贡献力量。
在更深入的与多名教师交流后,我们发现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除了处事方式的不适应之外,在政治信仰方面也有所差别。一些教师由于在外留学多年,不免受到西方自由思想的影响,相比于团队工作来说更愿意单独工作,这种工作特点增大了打造集体凝聚力的难度。此外,在西方宗教信仰的影响下,教师的政治信仰是多元化的,教师队伍中信仰不同且不易改变,这些特殊性都为中我们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带来了现实困难。
第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教职工以青年教师为主。与一般高校中教师队伍的多个年龄层次分布不同,中外合作项目中,教职工往往以青年教师为主。中外合作办学由于其办学要求的特殊性,在师资配备上要求懂外语,善用外语授课并与外方交流的人员来担任教师岗位。不少具备较强科研能力且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因为外语水平不足而不能加入中外合作办学师资队伍之中。现有的中外合作办学的师资队伍往往较为年轻,任课教师的平均年龄不足40岁。年轻的教师队伍固然有更灵活的教学理念,有极强的工作热情,能够贴近学生的知识需求,也为集体带来了活力,但是不可避免的存在诸如工作经验不足、生活压力较大、缺乏团队带头人等问题。
二、基层工会对增强教职工队伍凝聚力建设的重要意义
与其他职业相比,教师群体具有独特的需求和心态,“精神需要多于物质的需要、长远需要多于眼前需要、社会性需要多于生理性需要,他们的道德追求大于对社会的索取、社会本位高于个人本位、自我修养先于对他人的教育”。他们大都有理想、有抱负、求进步、求发展、忠实于事业,有强烈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他们所做的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并非需要得到物质报酬,更重要的是得到承认和肯定。在教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建设问题上,工会有其无可替代的天然优势。
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工会工作中,应当充分考虑教职工的特殊情况,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增强教职工队伍的凝聚力。
在维护教职工权益的范围方面,工会的工作不仅仅要维护工会会员的权益,也要维护全体教职工的权益。前文说到,在合作办学的教师队伍中,不仅仅有项目内教师、人事代理、以及长期外聘教师,还有外方教师长期参与到日常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师队伍组成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工会必须维护全体教职工的权益,这是将教职工凝聚在一起的最基本要求。这些教职工无论来于何处,均有相同的工作目标,愿为合作办学的稳定发展付出努力,工会开展工作时必须以宽广的胸怀服务多元化的教职工队伍。
在维护教职工权益的内容方面,也应比一般工会的内容更为广泛:
在维护教职工的政治权益方面,由于教职工的教育背景相对复杂,在处事方式、价值观和政治信仰上均有所不同,这些特殊性都为中我们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带来了现实困难,开展工会工作时必须更为细致。工会应当认真了解教职工的多元化政治需求,并保障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咨询权。
在维护教职工的经济权益方面,必须坚持同工同酬,无论在名义上还是实际上均不能以是否加入工会等原因而有所差别。切实保证了每位教职工的经济权益,才能凝聚每一位教职工,提升教师队伍整体凝聚力,共同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努力。
在保障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方面,应当体谅教师的多样化需求,如外方教师对独立安排居住的要求,工作场所为所有教职工(包括外方教师)配备办公设备(如电脑)的要求,工作场所的整洁度要求等。在掌握教职工的各类需求之后,还应对各类需求进行协调,争取改善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在参与工会活动方面,不应仅局限于工会会员参与,参与面应扩大到全体的教职工中。除此之外,还应考虑教职工的多国背景和多样化的教育背景,尽量选取参与度广的,让更多教职工参与到工会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增加彼此了解、联络感情,教职工之间既是工作中的同事又是活动中的伙伴,在共同活动中增强集体凝聚力。
三、国际教育学院工会在增强教职工队伍凝聚力方面的探索
国际教育学院自成立以来,继承“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前瞻开放、面向世界的办学理念,大力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与国外大学进行实质性合作办学,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专业人才。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制定2011年制定的《百年名校河南大学振兴计划》,国际教育学院承担着学校大力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努力提高办学的国际化水平的重要责任。学院经十余年发展,于2015年实现中德、中澳和中美五个项目共十四个专业方向招生。在多年合作办学的工会工作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维护所有教职工的权益,增强凝聚力。
坚持意识形态的一元主导与多元兼容。在合作办学的管理之中,应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并指导高校的人才培养和师资建设,青年教师也应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提升对主流思想文化的认同。在坚持主流思想文化一元主导的同时,应以开放的心态兼容吸纳多元化的思想和价值体系,工会在维护教职工权益时也应充分尊重青年教师思想意识和文化追求的多元化,发挥青年教师思维活跃、富有创造力的优势,使青年教师在中外合作办学的改革和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回归以人为本,增强教师队伍的集体认同感。在合作办学的工会工作中必须回归以人为本的出发点,为教职工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他们在物质条件、身体状况、思想道德等方面实现全方位的自由发展。工会应深入到教职工中去,与他们沟通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工作生活上的迫切需要和思想上的困扰,积极支持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才,引导帮助青年教师的规划发展,尽量解决青年教师的实际困难。工会要在生活上给予教职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通过多种方式改善和提高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增强幸福感和尊严感,使教职工切实感受到工会的关爱和温暖,增强教师队伍的集体认同感。
为青年教师搭建发展平台。我院工会在多年工作中联合党政领导制定有利于发挥青年教师潜能和优势的建设战略,搭建平台,创造机会,鼓励青年教师在工作中勇于创造、独当一面。并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保证所有教职工在学习进修、教学科研、职称评定等方面享有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组织优秀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帮助他们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把青年教师的个人前景与高校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激发青年教师的奋斗激情和创新能力。
用健全公正的管理制度凝聚人。高校教师对分配制度以及职务晋升制度十分关注,如何以科学的分配机制激励人是能否形成坚强凝聚力的关键。科学的分配机制既要体现对效率的褒扬也要兼顾公平。我院工会考虑到教师队伍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与具体利益的差异化与复杂性,在对中外教师的聘任中,科学的设置岗位,赋予合适的岗位职责和合理的薪酬标准。不断优化教学评价、考核方式和方法,使评价机制能够充分体现出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与此同时,加强教师对涉及切身利益制度的参与度,鼓励其参与学院事务管理、发挥主人翁精神。我们还对制度的实施效果建立反馈评价机制,及时总结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增强制度的合法性、有效性和凝聚功能。
高校教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工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体认知、科学统筹、全面推进。要克服单一思想,加强对凝聚力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重在考察教师的心理世界。当我们对需求、欲望、动机等个体心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针对性的建设才会更加富有成效。
参考文献
[1]王妍,汪奎.提升高校党组织对青年教师凝聚力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3,15:63-66.
[2]李大伟.高校教师凝聚力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3,03:69-72.
[3]魏浩.实施凝聚力工程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S1:53-56.
[4]钟敏.试析从增强凝聚力来提升高校教师工作幸福感的途径[J].科技经济市场,2013,12:76-78.
[5]金之亮,黄桂荣,长江.中外合作办学的基本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6,01:57-58.
[6]陈桂雄.增强教师队伍凝聚力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2012,30:152.
[7]许楠.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维度[D].西南大学,2012.
[8]毛作祥. YB县教师工作生活质量调查[D].华东师范大学,2008.
[9]李健.浅论高校工会与有效提升青年教师综合素质[J].人力资源管理,2010,10:116-117.
[10]卢劼.新时期高校工会在建设青年教师队伍中的作用[J].新西部,2010,11:153+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