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园地    理论研究    正文   

工会在全面深化高校改革中的角色与功能研究

作者: 点击数:     日期:2015-10-23

工会在全面深化高校改革中的角色与功能研究

——以协商民主理论为分析框架

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全面深化高校改革是党的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也是高校工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高校工会要在这场改革中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必须首先确立自身在改革中的角色与功能。从总体上看,高校工会要做好全面深化改革的积极参与者、教职工合法利益的坚定维护者、高校民主治理的有力推动者、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的引领者。高校工会的这种角色和功能定位决定了工会在改革中在依靠刚性的行政力量的同时,还必须依靠柔性的民主力量,充分发挥协商民主的制度优势,通过协商民主的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消弭纷争,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共促改革。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观念,积极参与高校治理结构改革的顶层设计,构建各类协商制度平台,加强主动依法科学维权能力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建设,建设高素质工会工作队伍,这是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实现高校工会角色与功能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高校工会、高校改革、角色功能、实现途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了顶层设计和全面规划。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提升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更好发挥现代高校的基本功能,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为高校工会工作注入了全新的时代内涵,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政府、社会、高校和教职工等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利益关系深刻调整的过程。这就要求高校工会明确自身在改革中的角色定位,探索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的新途径和新形式。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要求工会除了依靠行政力量推动之外,还必须充分运用民主力量,通过构建和利用各种民主协商平台,实现高校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从而消弭利益纷争,凝聚改革共识,形成强大合力,推动改革发展。

一、分析框架:协商民主理论

协商民主是20世纪中后期形成的一种新的民主理论范式。它的兴起与发展是当代西方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和利益诉求多样化在民主理论上的集中反映,是对西方竞争性精英政治的反思。“所谓协商民主指称的是这样一种民主政治形态,即公民通过广泛的公共讨论的过程,各方的意见在公共论坛中互相交流,使各方了解彼此的立场和观点,并在追求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寻求并达成各方可以接受的可行方案。”①协商民主将关注公共利益、平等参与和达成共识作为政治发展目标,主张政治共同体中的社会成员通过讨论、审议、辩论、对话和交流等理性的公共协商,在立法和决策过程中达成基本共识,赋予立法和决策以合法性。协商民主的建立和发展在促进决策合法化、控制行政权力膨胀、培养公民公共精神以及促进多元文化融合等方面表现出极大的社会价值。作为一种民主理论和民主制度,协商民主在国家制度、特设论坛、公共领域等不同领域发挥着作用。“协商民主是一种具有巨大潜能的民主治理形式,它能够有效回应文化间对话和多元文化社会认知的某些核心问题。它尤其强调对于公共利益的责任、促进政治话语的相互理解、辨别所有政治意愿,以及支持那些重视所有人需求与利益的具有集体约束力的政策。”②

作为一种民主形式,协商民主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合法性。这种政治合法性是由于参与者的意愿,经过讨论、审议形成政治决策,其合法性不是来源于个人意志,而是经过一定的决策程序达成的集体共识。二是集体理性。协商民主将政治合法性是建立在集体理性和自主反思的基础上,理解和接受他人的观点、需求和利益,在此基础上达成一致。三是平等性。协商民主重视所有人的需求和利益,奉行给所有公民平等政治参与的信念,为所有人提供平等的参与和表达机会,否定任何公民利益的优先性。四是公开性。这种公开性表现为决策偏好公开、政策建议公开、协商程序公开、协商过程公开和协商结果的公开。五是责任性。在政治协商过程中,参与者对自己的行为和所提供的政治建议负责,并对其他观点做出负责人的回应,在此基础上形成社会共识,维护公共利益,实现社会和谐。协商民主理论的提出与发展,标志着西方民主政治实践进入一个更加精细化的发展阶段。

协商民主理论与我国以和为贵的传统文化具有高度的契合性。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和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开创性地发展了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政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成为确保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协商民主政治的发展,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成功地解决了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许多重大问题,极大地推动了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全面深化改革形势下,完善协商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仍然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将协商民主理念和方法运用到我国高校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用以指导高校工会工作,这对全面深化高校改革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高校工会工作的新形势: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高校改革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实现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高校改革的总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一套密切相连、层次分明的具体任务,从而形成了完整的任务目标体系。

(一)深化高校办学和管理体制改革

高校办学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是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权力关系以及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关系,这是改革完善高校外部治理结构的关键,也是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十八届三中全会按照转变政府职能的基本要求,深化高校办学和管理体制改革。这一改革的核心问题涉及三个方面,其一是按照简政放权的要求,将高校办学和管理权进一步下放,逐步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其二是明确政府与高校的关系,将办学的自主管理权进一步下放到高校,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更加突出高校的办学主体地位。其三是推行管评分离,引入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办学管理权下放和第三方评估机制的引入,这将是我国高校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的一次重要变革。这一改革就是要改革传统的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关系模式,实现从传统的行政管理向依法管理和依法监督转变,切实扩大高校自主办学权,确保高校自主办学。

(二)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这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大突出亮点。为解决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量相对过剩与技工型高级人才严重短缺这一供需关系的结构性矛盾,十八届三中全会加大高校结构性改革力度。改革的关键就是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突破口,推动一部分高等学校从普通高等教育向应用技术型转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从而实现高校类型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因此,全会提出通过深化职业院校招生制度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一改革思路实质上就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通过强化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更多的技术技能型高级实用人才。这既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也有效缓解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结构性矛盾。

(三)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这是实现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也是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主要内容。完善的大学治理结构是实现现代大学基本功能的重要制度保障。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管理是典型的行政权力主导型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行政权力成为高校治理中的绝对主导力量,学术权力在高校治理中的应有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改革经历了从扩大办学自主权、到建立高校法人结构、再到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发展历程,学术权力在高校治理中的地位有所上升,但行政权力主导高校治理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如何有效规范、协调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充分发挥两者在高校治理中的作用,仍然是高校改革中亟待破解的难题。因此,改革完善高校传统管理体制,建立以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和社会参与为主要特征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依然是高校改革发展重要任务。只有通过治理结构的改革和完善,逐步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健全高校自主管理和自我约束的体制机制,才能提升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四)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

这是高校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目标就是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人们公认,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是现代大学的四项基本职能,而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职能,也是大学的根本任务。深化高校改革必须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展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既为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确定了基本方针,也明确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还明确了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标准,这就是更加突出人才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要求高校和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全面发展观念、系统培养观念、人人成才观念和多样化人才观念,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还要求高校和教育工作者树立全面发展观,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全面增强和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由此可见,全面深化高校改革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高校改革是全面改革,它既涉及到不同层级政府间的关系,也涉及到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关系,还涉及到高校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既涉及到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还涉及到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二是高校改革是进一步深化的改革。这是在原有改革基础上继续推进,是高校发展中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是名副其实的深水区改革,是改革攻坚,啃硬骨头。改革必然触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必然触及到他们的灵魂。

全面深化高校改革是高校工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它赋予了高校工会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全新的时代内涵,也为高校工会工作提出了全新的目标要求。这就要求高校工会必须明确自身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角色和功能。

三、高校工会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角色与功能

全面深化高校改革是一项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的系统工程。要完成全面深化改革任务,既需要政府“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也需要教职工“自下而上”的深度参与。高校工会要发挥好桥梁与纽带作用,必须明确自身的角色和功能定位。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高校工会既是改革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推动者,又是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的表达者、发展者、维护者,必须在改革中协调好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进。

(一)高校全面深化改革的积极参与者

全面深化高校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人质量的需要,是高校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进一步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全面深化高校改革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全面深化高校改革必然涉及到利益相关者核心利益的深层次调整,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攻坚战。高校工会必须积极参与改革、助推改革。从高校外部来说,高校工会必须积极主动地与上级工会沟通协调,将广大教职工的利益诉求及时、准确地传递到上级工会部门,为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实现各项改革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使各项决策更加适合高校发展的实际。从高校内部来说,高校工会必须做好学校党委和行政部门的得力助手,坚定不移地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推动改革,这是新形势对高校工会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在这方面,高校工会必须发挥好联系学校党委、行政与教职工的桥梁纽带功能,在广大教职工中做好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最大限度地让广大教职工认清全面深化高校改革的目的和意义,了解改革的目标和任务,了解改革的步骤和方法,广泛凝聚改革共识,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职工的创造性。工会通过积极参与,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积极参与到高校改革和发展中来,形成推动改革的强大合力。

(二)高校教职工合法权益的坚定维护者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法》赋予工会的基本职责。高校工会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广大教职工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内容上看,高校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主要包括政治权益、经济权益、文化权益和社会权益等。改革的本质是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是对现有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全面深化改革就是对现有利益格局的全面调整,这种调整必然带来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等各个利益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重大变化,必然带来这些利益主体之间关系的深刻变动。在这种利益主体和利益格局的全面调整过程中,有可能对部分教职工的某些合法权益造成损害,这就要求高校工会一定要扮演好教职工各项合法权益维护者角色,在高校党委的领导下,从学校改革发展的大局出发,积极承担起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神圣职责,根据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基本要求,主动寻求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好工会的利益表达和权益维护的功能,切实维护好广大教职工合法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和社会权益,同时有效协调各个利益主体之间利益诉求,有效化解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和纷争,以确保全面深化高校改革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高校民主治理的有力推动者

依法组织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本单位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工会的法定职责。全面深化高校改革必然带来高校管理制度创新,实现从传统的高校管理向高校治理转变,逐步建立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完善高校治理体系,提高高校治理能力,实现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然带来高校管理的民主化,民主管理将成为现代高校治理的主要特征。在这个治理转型的过程中,工会首先要扮演好高校民主管理的重要参与者角色,通过自身卓有成效的工作,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之中。同时,工会还要发挥搭建民主管理平台,通过改革完善职工代表大会,重大改革方案出台前的听证制度等方式,创造更多条件和机会,让广大教职工能够深度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之中,推动实现高校民主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确保教职工参政议政和民主管理的权利得以实现。

(四)高校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引领者

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经济建设,努力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这是《工会法》对各级工会的基本要求。高校的建设职能主要体现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人才培养这个中心任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校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为国家培养更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是全面深化高校改革的主要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客观上要求在完善高校治理结构的同时,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力提高教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基本业务素质,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职工队伍。这就要求工会要扮演好教育广大教职工的引领者的角色,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充分发挥好工会的推动和教育功能,建设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教职工队伍,在全面提高教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高校工会在改革中角色与功能的实现途径

协商民主强调通过民主协商来形成公共意志,这是协商民主的包容性之所在。这种包容性使其在全面深化高校改革中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要顺利完成全面深化高校改革的各项任务,实现高校改革的总目标,既需要刚性的行政力量,也需要柔性的民主力量;既需要党政系统和工会之间的行政协调,也需要党政系统与教职工之间的民主协商。这需要高校工会切实履行维护、建设、参与和教育等基本职能,通过多层次协商机制的构建,在高校治理改革中实现广泛多层制度化协商,确保各方面的意见和要求都能够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得以全面体现,确保各个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得以均衡表达。

(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会工作观念

我们党执政说到底就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以人为本是我们党基本的执政理念。广大教职工是推动高校改革发展的主体,是高校党委、行政和工会工作的依靠力量和服务主体。作为党联系广大教职工桥梁和纽带的高校工会,其根本目的和努力方向与高校党委和高校行政是完全一致的,都是为了推动高校事业的全面发展,都是为保障和维护广大教职工的根本利益。因此,高校工会必须践行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这是不断增强工会组织吸引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内在要求,是新形势下工会工作必须坚持的最基本理念。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广大教职工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发展为了广大教职工、发展依靠广大教职工和发展成果由广大教职工共享的基本理念,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教职工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面深化高校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教职工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尊重广大教职工主体地位与尊重教职工首创精神的一致性,切实保障和维护好广大教职工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和社会权益。就是要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主动热情地关心教职工,认真倾听广大教职工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帮助解疑释惑,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就是要准确把握教职工的基本特点,努力做到关心人、理解人、服务人、激励人、团结人和帮助人,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和冲突,建设和谐校园和文明校园。

(二)积极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的顶层设计

高校工会要依法履行职能,必须实现对高校治理结构改革顶层设计的源头参与,将维护、建设、参与和教育等四项基本职能牢牢嵌入到高校内部治理的新结构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工会在高校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有效发挥组织功能提供制度保障。当前,高校治理结构总体改革的目标就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所提出来的“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首要任务就是制定和实施大学章程。大学章程是实现大学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基本准则,是明确大学各类治理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关系,实现大学有序治理的重要制度载体。从外部治理而言,大学章程要理顺和规范高校与政府的关系,理顺和规范高校与社会的关系。就内部治理而言,大学章程要理顺和规范高校内部各类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内部治理主体之间关系调整的核心就是如何有效协调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完善以“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高校治理结构。这是解决行政化问题,不断提升高校自我管理、自主发展和自我约束能力的关键。大学章程是现代高校的“宪法”,它确定高校治理的基本框架,在未来高校发展中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高校工会必须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要积极组织广大教职工深度参与大学章程的制定,将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内容提前固化到大学章程之中,同时依照大学章程履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力职责。

(三)建立健全各类民主协商制度平台

民主治校是现代高校治理的主要特征。在全面深化高校改革的过程中,高校党委始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倡导者、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在利益关系高度分化的情况下,高校党委要发挥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必须按照民主执政、科学执政和依法执政的基本要求,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和深化改革,这客观上需要工会协助党委建立完善各类民主协商平台。经过多年努力,我国高校建立和完善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并赋予其审议权、决定权、评价权和监督权,切实保障其民主治理功能的发挥。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高校民主管理实践探索的重要成果,也是高校治理中最重要的民主平台。因此,《纲要》和党的十八大都将加强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作为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完善高校民主管理的重要任务。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通过相关制度建设,进一步发挥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民主治校的基本功能。与此同时,适应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一方面需要加强党务公开制度、校务公开制度、女工委员会工作制度、学生会制度、群团活动制度等主要制度建设。另一方面需要建立诸如学术委员会制度,党委、行政与工会领导的联席会议制度,行政与工会联席会制度,网络参政议政制度,教学科研人员、行政人员和工勤人员之间的协商制度等新的民主协商平台建设,进一步拓展教职工参与高校治理的新机制、新渠道、新路径,确保各类利益主体的合法需求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得到体现和维护,实现高校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四)加强主动依法科学维权能力建设

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高校工会要更加注重加强主动、依法、科学维权,实现依法对广大教职工合法权益的全方位、整体性的保护。这需要加强相应的能力建设。主动维权要求工会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介入教职工的维权工作中去,既要表现在教职工合法权利被侵害之前主动预防上,也要表现在教职工合法权益被侵害后的主动介入与帮助上。这要求工会既不能消极等待,也不能被动应对。依法维权建设要求工会维权要与法有据,依法进行。以基于劳动人事关系维权为例,随着以聘用制为核心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以合同制为核心的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教职工与学校之间的人事关系日益复杂化,有基于《劳动法》与高校形成的劳动人事关系,有基于《劳动合同法》产生的劳动合同关系,还有基于人事部门的相关规定与学校形成的劳动人事关系。这种基于不同法律关系形成的劳动人事关系使得教职工与学校利益关联度出现差异,由这种差异性引发的矛盾和冲突必然在利益分配等各方面出现,这就给工会依法维权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校工会必须具备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确保各项维权活动依法进行。科学维权就是要求工会在维权中抓住关键,切中要害,实现源头维权。一般说来,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是指由宪法和法律赋予教职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权益的总和,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就是维护教职工合法的政治权益、经济权益、文化权益和社会权益。而维权的核心就是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政治权益,即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维护教职工的政治权益是维护其他权益的基础和前提。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他问题都容易解决,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其他问题也难以根本解决。主动维权、依法维权和科学维权构成了整体性的工会维权能力。只有注重工会整体性维权能力建设,从整体上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才能有效解决局部维权、片面维权等难题,从而将工会维权职能落到实处。

(五)加强教师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建设

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校的中心工作。作为教师行业性组织的高校工会,必须将工作重点放在服务提高教育质量这个中心任务上,为人才培养提供相应的保障。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是工会工作的重要抓手。从整体上说,教师整体素质主要包括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素质两个方面。高校工会工作也必须从这两个方面来展开。高校工会要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教师从教必备的基本职业素质,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其培养人才的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正是如此,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高校工会必须按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相关文件的要求,不断加大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尤其是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力度。这就要求高校工会按照尊重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才成长成才规律的要求。以学习教育为重点,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确保教师认真践行现代师德规范。以建章立制为重点,全面推进师德建设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大力弘扬师德风范,大力弘扬爱岗敬业精神。以典型引领为重点,充分发挥师德师风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为广大教师树立学习的榜样和行动的楷模。高校工会要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素质。教师的职业能力素质是决定教师培养人才质量的直接影响因素,它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注重教师的职业能力素质就是注重教育教学质量。高校工会在教师职业能力素质培养过程中,必须认真研究教师职业能力素质建设的新形势,准确把握教师职业能力素质建设的新特点,明确教师职业能力素质建设的新任务,按照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和尊重创造的基本要求,积极开展“三育人”建设以及教学基本功竞赛等岗位练兵活动,对其中的先进典型进行正向激励,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

(六)建立高素质工会工作队伍

党的十八大提出:“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这对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全面深化高校改革中充分发挥高校工会角色与功能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工会工作队伍。高校改革任务的艰巨性,高校工会角色功能的独特性以及高校工会工作的复杂性都决定了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工会工作队伍,这是充分发挥高校工会角色和功能的基础和保证。这就需要按照全国总工会领导人提出的“努力成为具有较高判断形势能力、适应市场经济能力、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服务大局能力、依法办事能力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和协调劳动关系专家”的标准和要求,全面加强工会工作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既有全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又有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既懂工作业务、熟悉群众工作,又有服务教职工意愿和担当精神,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工会干部队伍,全面履行高校工会的四大职能,做好联系党和群众桥梁和纽带,成为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服务管理、维护稳定的坚强柱石。

五、结语

高校工会必须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围绕全面深化改革这个中心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根据自身的角色和功能定位的要求,全面提高工会工作的关联性、系统性、整体性和实效性,以便更好发挥工会的桥梁和纽带功能,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进,并在改革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①李思然:当代西方政治理论中的协商民主,行政论坛,2007年第1期。

②陈家刚:协商民主:概念、要素与价值,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3期。

 版权所有 © 河南大学工会 工会信箱

河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107网站工作室制作 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