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荣誉奖励    先进事迹    正文   

2017-2019年度师德标兵系列报道(之三)

作者:校工会 点击数:     日期:2019-10-10

马建华: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作为1977年恢复高考后河南大学地理系(现环境与规划学院)招收的首届学生,他对母校、母系和学科充满了挚爱;作为河南大学环境地理学科方向带头人,他坚持把科学研究做在中原大地上;作为一名资深教授,他始终坚守在课堂教学、野外实践的第一线;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的寒门学子,他总是给予学生亲人般的温暖和关爱;他就是河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建华教授。


信仰坚定、以德立身

理想信念是教师立身之基。马建华老师曾担任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党总支书记多年,是一位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直到现在,他每年都会坚持上党课,并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深受学生们欢迎。

为重温“长征精神”,2018年暑假,他组织了一次“河大地理人重走长征路”活动。活动前后历时39天,横跨14省。在长途跋涉中,马建华老师不顾舟车劳顿,始终以饱满的精神坚持用文字记录“不忘初心”路上的所见所闻。“恰逢建军日,登上娄山关。左右两山峙,中间一深渊。主席出奇兵,二渡赤水湾。喋血之担部,首战凯歌还。”这首诗感情充沛、文辞优美,重现了长征壮景,充分体现了他作为一位老党员对党和国家发自内心的朴素感情。

在河南大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教职工合唱比赛中,马建华老师出演了《忆秦娥•娄山关》曲目中的老红军角色,他以惟妙惟肖的情景演出,淋漓尽致地再现了红军“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的豪迈情怀。


勤奋钻研、以德立学

扎实学识是师德之资,是教师安身立命之本。马建华老师前年已到退休年龄,但为了学科的发展,他仍奋战在教学科研一线。他不仅坚持给本科生上课,而且还主动请缨带领学生到嵩山地区开展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并与同学们一同登上嵩山峻极峰顶。在带领学生到野外调研采样过程中,他总是亲身示范。他的挥镐探寻地层剖面、赤膊挥汗的形象深深映入学生心中。马建华老师常常自我打趣:“老马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

从教近40年来,马建华老师科研产出亦颇丰。他主持、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先后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2项,教学改革项目6项,出版《现代自然地理学》《系统科学导论》《嵩山地区自然地理及其实习》《环境教育》《开封古城黄泛地层洪水记录》《河南惠楼山药品质及其立地条件研究》等13部教材及学术著作,在《PEDOSPHERE》《地理学报》《环境科学学报》《地理研究》等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

近年来,马建华老师指导的多篇博士、硕士毕业论文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他本人获得2015年度河南省优秀博士、硕士论文指导教师奖,2016年度河南省教学名师奖,2016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015年度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河南大学2017—2019年度师德标兵等多项荣誉和称号。


身体力行、以德施教

身体力行,潜心育人是教师仁爱之心基本体现。十余年坚持长跑,锻炼体魄。2005年起,马建华老师的学生们就经常看到年近五十的他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校园里跑步锻炼的身影,2009年搬家后仍然先后坚持到开封大学运动场、河南大学金明校区东操场和志义体育场锻炼。清晨的曙光里,马老师从最开始的2000米、4000米,到现在的5000米,那已不再年轻的坚实身躯,一步一步、一圈一圈,一年又一年,风雨无阻!这是怎样的一种自律精神!十余年的岁月,团队成员与学生每每谈论起马老师为教学科研事业锻炼身体,奋斗一生的精神,无不钦佩赞叹!

2008年,为了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在七七级校友入校三十年庆典之际,马建华老师倡议捐资设立环境与规划学院“校友助学基金”,并积极联络其他年级校友奉献爱心。十年来,为了使更多贫困学生能够心无旁骛地关注学习,该基金已为几十名优秀贫困本科生解后顾之忧、燃眉之急,且连年资助面不断扩大。今年4月,学院一名本科生罹患癌症,他又发动七七级校友捐资相助,鼓励该生顽强勇敢地与病魔斗争。获得资助的学生曾说:“校友助学基金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精神上的资助和关心,让我们跨过每一道坎坷,超越每一次挫折;基金不仅帮助我们去圆求学梦,更是推动莘莘学子放飞梦想,助力我们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师者,人之模范也。”

坚定、勤勉、仁爱的马建华老师,

就是这样一位品行之师、学问之师。

 版权所有 © 河南大学工会 工会信箱

河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107网站工作室制作 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