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荣誉奖励    先进事迹    正文   

2017-2019年度师德标兵系列报道(之一)

作者:校工会 点击数:     日期:2019-09-25

2017年以来,我校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凝聚全校师生智慧,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广大教职工同心同德,攻坚克难,推动学校事业不断跃上新台阶。为弘扬先进,树立典型,激发广大教职工投身学校改革发展的热情,学校评选出叶平等11位师德标兵。希望全体教职工以受表彰的先进为榜样,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团结奋进,求真务实,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校双一流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叶平:恪守师魂 德业双修

读破万卷书册,他的视野里包容着文史哲思、古今中外的百家观点;立于三尺讲台,他传承着有教无类、立德树人的殷切情怀;他,就是2019年河南省教育系统师德先进个人,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教师叶平。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育桃李

“叶师讲课,同他写文章一般,内涵深邃绵密,但呈现出来却又俊秀飘逸。”哲学班毕业学生宋金明说道。他是河南大学2013级哲学系本科生,现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叶平的《中国哲学史》、《宋明理学》等课程一直都是最受哲学系学生喜欢的课程。对待哲学初学者,他往往采用循序渐进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从字词的由来,到概念的演变,再到哲学体系的建立,带领学生一步步由浅入深,不断的伸展到哲学问题的脉络当中去,鞭辟入里而又绵绵若存。往往几堂课下来,不但知识潜滋暗长的扎根在了学生心中,也使得他们对哲学的兴趣如雨后春笋一般浡然而生。

“叶老师的课给我的印象最深。”2016级本科生张敏读的是哲学专业,其中一门专业课即是叶平讲授的《宋明理学》。“叶老师的课不枯燥,有想象力,善于表达情感,更善于把复杂的东西艰涩难懂的理论知识转化得通俗易懂。”这也正是叶平喜欢的教学方式,他说,“讲课最起码不能让大家觉得枯燥。能通俗的我们要尽量通俗,但通俗不等于肤浅,实际上,简化问题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课讲到兴起时,叶平有时会给学生吟唱《诗经》与唐诗宋词,“陶醉在他的课当中,实在是一种如坐春风、无以复加的享受。尽管已经毕业很多年,我还是清晰记得自己第一次听他讲课时所发出的感叹:‘在这位老师的课堂中,我找到了自己的精神生命。’”宋金明回忆道。

虽然叶平整体上给人的感觉是“即之也温”的,但亦有令人“望之俨然”,“听其言也厉”的时刻。他以“学术乃天下之公器”为座右铭,树立起学生对学术科研的尊重,要求学生在科研中牢牢把握“言之有理,持之有故”的原则,以历史和逻辑作为探索真理的标准。



宋金明说:“在叶老师指导我论文的三年中,我便时常能感受到这种高要求、高标准。从最初时常被老师批评‘这个论文是摊大饼’、‘这个论文框架不行’,到慢慢的偶尔被提醒‘摘要不够精炼’、‘标题不够传神’,我的学术研究能力正是在叶师的叮咛与督促当中一步步前行。”宋金明表示,自己的每一次进步,无不凝结着叶平深夜面对学生论文时焦头烂额的身影,和天明后又耐心的向学生讲述论文写作方法的音声。


作为专业负责人,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点的牵头导师,在硕士研究生培养上,叶平严格奉行以学术标准作为唯一标准的指导原则,认真抓好论文的开题、预答辩与答辩工作,保证毕业研究生拥有良好的专业素质。2015年以来,本专业研究生先后有6人考上博士研究生。

东南大学在读博士生赛子豪于2013年来到河南大学就读中国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他回忆说:“初来河大,我是中国哲学的门外汉,而叶老师带领我踏过了那条门槛。叶老师的教导,远不止于单纯的知识传授,甚至可以说知识传授在他的教育中是最不重要的部分,因为哲学知识本身容易获取,可关于知识的体系建构、知识的历史作用、知识的价值内核、知识的论证理路,却是必须由导师教导和指引的,而这正是叶老师授业之重点。”

河南大学2015级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王壮壮如今在岳麓书院攻读博士,他也是叶平指导过的学生,“初见叶老师,是15年4月的研究生面试考场上,当时留给我的印象严肃且严格。课堂上的叶老师对待教学和学术都非常严肃,对同学们的要求也非常严格,这种标准也是我三年来能够做好毕业论文的一个基础和动力。”



叶平从事教学十几年以来,每年均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他认真备好、讲好每一堂课,每一个课时,他讲授的《中国哲学史》、《宋明理学》以及校选通识课等课程广受好评,学生网上评教两次全校排名第1名,参加讲课大赛,多次获得河南大学教学质量奖一等奖。近年来,他主持完成、参与两项教学校改项目,认真指导本科生毕业实习,被评为“河南大学优秀实习指导教师”,所指导的本科生、研究生毕业论文多次获评校级优秀,其中一篇论文获得河南省优秀硕士论文,叶平本人也被评为“河南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师魂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名教师要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具备三颗心:“爱心、耐心和责任心。”

除了在课堂上传道授业之外,课下的叶平也常常为学生答疑释难,为学生做专业知识辅导。每年研究生报考时,有关“学校、专业、备考方法”总是毕业生最头疼的难题,叶平会与学生们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学生意愿,在应届考生与在校研究生之间架起沟通桥梁。“如果自己的建议能使大家在起步阶段少走些弯路,我也会从中获得快乐。”在他的积极帮助下,有不少本科生、研究生考研、考博成功,获得进一步深造的机会。

他关爱学生,扶危助困,当听说03级本科生阎石博在外求学遇到经济上的困难时,他毫不犹豫地对其倾囊相助;对于往届学生毕业后求职遇到的各种挫折与困难,他也主动为之出谋划策,指点迷津。

“特别想说的是,在我考博联系博导期间,叶老师更是不辞辛劳地帮我分析每个老师的研究领域和长处。”王壮壮表示,叶平多次通过推荐信和电子邮件推荐学生;在学生考博失利后又联系往届学生帮忙找工作;在学生决定二战之后又给予他毫无保留的支持和鼓励。

“去年欠收,今年丰收。”八个字,是叶平在王壮壮收到岳麓书院的拟录取公告以后发给他的祝贺信。“短短几字,能读出老师对我一如既往的认可和支持。如今每念及此,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有学生说,叶老师是一位慈师。因为有任何学术上的困难找到他,他都会亲劳胼胝、任劳任怨。帮学生查资料、为学生推荐书籍、协助学生梳理文献,活脱脱的把自己变作了学生的“助理”,一时间竟不知谁是师生。也有学生评论说,他更像是一位挚友,他能尊重学生的不同个性而因势利导;也会耐心的倾听学生的各种疑问并为之排忧解难;更能够在学生遇到人生的迷途时为其处处指点。

“我觉得,叶老师是一位知己。当学生取得成功时会想要与他分享,当学生遭遇挫折时也愿意向其哭诉。他始终如一的把我们当做他的孩子,关心并爱护着我们的成长,而不管我们已在外多少年。”宋金明说,正因如此,叶平成为了学生们在课堂上都想要见到的“意向对象”,也是他们都发自内心敬爱着的“私人语言”。

修身躬行,哲人风骨堪细摹

“作为叶老师的学生,我觉得生活的叶老师,更能体现出一名儒雅学者收放自如的气度。”王壮壮说道。而赛子豪则回忆说:“叶师传道,信马由缰,处处是道。导师不仅传授知识,更能指引熏陶学生为人之道。求学于河大,吾师风范对我影响至深。学术中他是严谨的学者:一言一语,引史据事,雄辩有力;提笔行文,条理分明,更兼华采。学术外他又是热爱生活的达人:开封胜景,他如数家珍;宋都旧事,他信手拈来。”


走进叶平的书房,扑鼻而来的是一股淡淡的书卷笔墨味。房间布局简单,正中放有一张木制大方桌,桌上置一方茶台。房间右侧有一面书墙,上面整齐地排列着由他自己分类的经、史、子、集,四类文籍,书桌上还放置着他正在编撰的《中国哲学概念范畴》新作手稿。

叶平对着书墙介绍说,“经”指的是儒家经典、佛教经典以及西方宗教经典,“史”包括中国史、世界史与杂史,“子”是诸子学说,“集”则是各类文学集子和诗歌散文。平日里得空时,叶平最爱泡一壶红茶,在书架上取出一本古籍,伏案阅读,“既是学习,又当消遣。”叶平笑着说。


叶平爱看书、爱写书、也爱译书,“我本科时学的是英语专业,研究生时期学的是中国古代文学,读博士时才转攻中国哲学。”叶平在读研时期的论文研究主题与宋代词人刘辰翁有关,因刘辰翁深受理学影响,叶平也因此接触到诸多与中国古代哲学相关的内容,并对此产生兴趣,读博时就选择了攻读中国古代哲学。这些经历对他融汇中外学术做了良好的铺垫。

他将西方诗歌以中国古体诗的形式再现出来,既吸取了这些诗歌的精粹内容,又将中华传统诗词格律赋予其亲切感和美感,“寂寂风林,穆穆峦山。群鸟飞尽,汝亦休安”这几句优美的《诗经》体四言诗,便是他自德国诗人歌德的诗《夜歌》转译而来。

叶平深受传统文化熏陶,古琴洞箫,诗词歌赋都是他的怡情之物,他真正做到了把传统哲学融入到平日生活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叶平认为,我们不但要学习书本上的哲学,更要让哲学回归生活本身。他经常教导学生不要死读书,读死书,而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经世致用,把中国哲学的真精神内化于自己的心性中,将知识与德性于当下的现实生活中一以贯之地体现出来。他的学生赛子豪说,叶老师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作为儒者的情怀:“宋儒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吾师正是这一理念的践行者:网络上,他是中国公民,同历史虚无主义斗争,表达自己对国家民族的热爱与支持;学术上,他是中国学者,着力挖掘中国哲学的当代价值,为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出一份力量。和叶老师相处的每时每刻,他都在或有言或无言的自然传授着为人治学之道。”

叶平在求知与道德修养两方面实践格物致知,把中国传统道德伦理与现代社会公民文明行为规范很好地结合起来,做到恪谨律己,敏讷奉事,忠恕待人,践行礼义,当仁不让。作为叶平曾经的学生,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赵炎峰表示:“叶平老师将专业精神融入工作与日常实践,在教学、科研与生活中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很好地践履了大学教师的职业伦理与职业操守,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版权所有 © 河南大学工会 工会信箱

河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107网站工作室制作 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