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科文卫体工会系统产教融合工作推进会近期隆重召开,会议期间,我校产教融合工作先进经验材料在现场展出,展现了我校省、校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在产教融合领域的鲜明特色和显著成效,获得与会领导和代表的广泛关注与认可。
靓丽名片一:河南大学纳米产业化创新工作室



作为河南省教科文卫体工会系统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河南大学纳米材料产业化创新工作室,依托我校济源中试基地科研教学优势,紧扣教科文卫体产业特色,以产教融合为核心,在校企合作、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建设及成果转化等方面持续发力,争做河南产教融合排头兵,助力全国纳米材料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多次获国家与河南省表彰,成为河南大学“三种精神”落地生花的靓丽名片。
研究院以河南大学济源中试基地为依托,与济源市共建“济源纳米材料产业园”,推进郑州中试基地建设,联合4家企业打造研发中心,聚焦解决企业生产难题,公共服务平台每年为70余家单位提供超300次服务,接待400余人次实习培训;成果转化上,研究院推动多项技术落地:20项纳米二氧化硅发明专利转让,建成4万吨/年生产线,销售收入超4亿;“水基湿法混炼”技术推动橡胶行业转型,形成2万吨/年产能。济源纳米材料产业园加速成果转化,提升研究院行业影响力。
人才培育与科研攻关方面,以省劳模张治军教授为领衔人的劳模创新工作室,采用“1+6+N”模式,推行“双导师制”培养专硕,聘请工匠担任企业导师,承办多场行业大会,邀专家交流。张治军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核心成员李小红获全国三八红旗手。
靓丽名片二:河南大学绿色新能源研究创新工作室



河南大学绿色新能源研究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09年,在长期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不断凝练研究方向、强化团队建设、提升科研能力。经过多年重点培育,工作室通过河南大学工会组织的遴选认定,成功入选首批“河南大学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工作室”,标志着工作室在科研创新能力、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工作室依托河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形成了以材料科学、化学、能源科学为核心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格局,研究方向涵盖新型二次电池、电极材料界面调控、电化学储能机制解析等领域,为学校在新能源领域的持续布局提供了坚实支撑。

近年来,工作室科研实力持续增强,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家级项目、人才项目以及地方重大科技任务中均取得突破。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联合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青年项目3项;省级层面承担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1项,累计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此外,工作室还作为中方合作单位,成功获批“河南省外籍科学家工作室”,进一步拓展了国际合作渠道,提升了国际科研资源集聚能力。
工作室领衔人白莹教授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和“河南省中原基础领军人才”,骨干成员中有2人次入选“河南省中原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3人次获得“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称号,初步形成了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富有活力的科研人才梯队,为未来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强的人才基础。
靓丽名片三:河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创新工作室


河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创新工作室,坚持把论文写在中原大地上,带领团队承担国务院扶贫办、国家乡村振兴局及多省份委托的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评估重大任务60余项,走访10省177县,10万多家农户;将实践育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指导本硕博学生3500余人次深入乡村一线,开展调研评估与实践教学,为国家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
河南省教科文卫体系统优秀工匠人才、工作室领衔人乔家君教授入选第十届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第二届全国最美地理科技工作者、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先进个人奖、全国第十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打造跨学科、年轻化、国际化的科研创新团队,团队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形成“理论—技术—政策”全链条创新体系,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杨萌芽,工会副主席刘宇、徐飞多次率队带领20多位河南大学省、市、校劳模和工匠人才工作室领衔人、骨干前往国家乡村振兴(兰考)研究院,积极对接国家乡村振兴(兰考)研究院,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科技帮扶。与河南大学副校长、河南大学绿色新能源研究创新工作室领衔人白莹、学术副校长、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刘彦随、兰考县委书记、副书记、副县长、相关局委负责人等一起实地考察、研讨、洽谈,从新能源、医疗合作、科教助农、黄河治理、文化传承等领域广泛探讨乡村振兴领域合作,深入兰考河南大学地理工程小院、乡村振兴典型仪封乡和农场开展实地考察,并顺利实现了河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创新工作室在河大、兰考双挂牌。河南大学健康管理研究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徐明珑积极探索与乡镇卫生院长期合作机制,在乡村卫生院创新建立工作室乡村工作站,培养乡村医生,直接把医疗送到村里,不仅下乡“送医”,而且“留技”乡村;积极推动重大课题落户兰考,医疗普查下乡入户,惠及农民。兰考县委、县政府高度评价:“河南大学在兰考乡村振兴的理论和实践,是河南大学与兰考县携手并进的生动写照,真正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三起来’指示精神落到了实处”。

未来,校工会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持续贯彻落实全国产教融合工作推进会会议部署要求,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建设,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争做河南产教融合排头兵。聚焦教育、产业、技术、民生四大领域精准发力,积极对接国家乡村振兴(兰考)研究院,将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技术、人才优势转化为推动教育提升、农业提质、生态优化、民生改善动能,为实现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贡献河大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