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双节同庆,文脉墨韵飘香。此前,河南大学校工会、教职工教育工作委员会联合举办“月满华诞 家国同庆”作品征集活动,得到各分工会的积极响应与全校教职工的热烈参与。活动期间,大批优秀作品脱颖而出,教职工们以美文、诗歌、书法、绘画、摄影、视频、音乐等多元形式为载体,将对双节的祝福、对家国的深情融入创作,不仅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凝聚起爱国、爱校、爱家的真挚情感,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精神动力。
为了进一步展示教职工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持续提升教职工文化素养、厚植家国情怀,校工会特推出本次活动获奖作品系列展播。本期为系列展播第四期,邀您共赏佳作、同品文化魅力。
月照河大 国在我心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冯媛媛
今夜,月辉漫过铁塔的檐角,
与红旗交织成一条温暖的河;
今夜,团圆的笑语漫过窗棂,
而“振兴中华”的誓言,在血脉中清澈奔流。
我们不曾忘记——
烽火中护住一卷书简,
泥泞里走出万里晴天。
一代代人在中原大地躬身播种,
把文明的种子,埋进苦难与光荣之间。
“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是百年不熄的薪火,是岁月长唱的浩歌。
月光啊,你照见实验室不眠的窗,
也照亮长夜中求索的额;
红旗啊,你拂过图书馆深夜的台面,
也拂过学子心中待燃的火焰。
河大人——
在每一个需要扎根的地方,
把青春写成大地的诗行。
当双节重逢,当时光叠印,
我们以奋斗为韵,以担当为律,
写一首属于所有河大人的歌——
歌里有南门古木岁岁新叶,
有巍巍嵩岳默默见证;
更有我们,以渺小之我、赤诚之我,
汇入伟大复兴的浩荡征程,
再续华章,共赴山高海阔!
致抗美援朝战士的一封信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王艳英
敬爱的抗美援朝战士们:
展信安!
时值金秋,月满华诞,此刻我坐在书桌前,窗外的桂花正飘着甜香,小女儿趴在地毯上拼着“国庆”主题的乐高,大女儿在做学校布置的“中秋”主题手抄报作业。电视里正播着国庆特别节目,我脑海中浮现出的却是70多年前你们在朝鲜战场上点亮的烽火。今天,我想以一名临床药师、一位母亲的身份,向你们道一声迟到却滚烫的感谢。
亲爱的战士们,我常想,你们在朝鲜战场的雪地里啃冻硬的土豆时,可曾想象过今天的中国?可曾想过会有这样的一天:孩子们不用躲防空洞,能坐在亮堂堂的教室里读“少年强则国强”;主妇们不用攥着粮票排队,能在超市挑拣新鲜的菜;医生护士不用背着药箱翻山越岭,能在窗明几净的医院里守护生命?而我现在,正是这万千“不用”里的一个——我是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一名临床药师,每天在病房和医生讨论用药方案,在办公室整理药学科普资料。我的工作很平凡,但每一次精心的用药指导,每一次提醒患者“这个药要饭后吃”的叮嘱,都让我真切地触摸到一个国家的温度:它把“人民健康”写进发展的注脚,而我有幸成为其中一颗小小的螺丝钉。
我知道,这份“平凡的幸福”,是你们用青春和热血换来的。我的大女儿最近在学唱《我和我的祖国》,当她唱到"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时,小女儿总会说“妈妈是海洋,我和姐姐是浪花”。我告诉她们,比大海胸怀更宽广的,是像你们这样明知战场凶险、却依然跨过鸭绿江的普通人。你们用19.7万英烈的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能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在整洁的医院里治病的和平。每当我为患者审核用药方案时,都会想起上甘岭战役中用身体连接电话线的通信英雄牛保才,他用生命保障指挥畅通,我们则用专业守护用药安全,不同的战场,同样的坚守。
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2025年9月3日,阅兵仪式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视频中,一排排整齐的步伐,一声声响亮的口号,一辆辆威武的战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底气。老兵们敬着军礼眼含热泪,我身边的大女儿拉着我的手问 “妈妈,他们是不是就是故事里的英雄呀?” 我告诉她 “是呀,正是因为有这些英雄,我们的祖国才会这么厉害,我们才能安心上学、快乐生活。” 那一刻,我清晰地感受到,“家国” 二字从来不是抽象的词语 ——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的家,你们用生命守护的 “国”,如今已成为我们每个人可以安心依靠的 “港湾”,而我们,也在用心守护着这份 “国泰民安”。
作为一名临床药师,我常想起你们“绝不后退一步”的信念。这份信念,如今化作我对工作的敬畏:每一张处方都要反复核对,避免配伍禁忌;每一次用药指导都要通俗易懂,让患者安心;每一篇药学科普都要严谨准确,帮更多人远离用药误区。我所在的医院是三甲医院,每天要处理上千张处方,面对形形色色的患者。有位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总记不住服药时间,我就画了张卡通日程表贴在她床头;有位农村来的大叔担心靶向药太贵,我便帮他整理医保报销政策,联系慈善赠药项目……这些事很小,但我知道,每一次守好用药安全的防线,都是在延续你们“护佑生命”的初心。
书房的墙上挂着我和两个女儿的合影,大女儿的校服上别着校徽,那是她从小长大的河南大学附属小学的标志。学校教会她“医者仁心”,也教会她“家国一体”。我常对她说:“你们现在能安心读书,是因为有无数人替你们负重前行。”而我想对你们说:“你们用生命托举的‘岁月静好’,我们正用奋斗续写新的篇章。”今夜月色正好,国旗飘扬,我把这封写满感恩与承诺的家书,寄向远方 —— 寄给长眠在朝鲜战场上的你们,也寄给所有为祖国牺牲的英雄。请你们放心,我们会带着你们的期望,守护好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建设好这日新月异的祖国,让“月满华诞,家国同庆”的盛景,永远留在这片你们用生命守护的土地上。
此致
敬礼!
一名心怀感恩的临床药师
2025年10月1日
月满华诞,家国同心
河南大学美术学院 周 青
今夜是中秋之夜,一家人聚在一起观看央视中秋晚会,通过电视节目感受着“月满华诞,家国同庆”的意蕴,欣赏着来自晚会主会场——四川德阳的一轮明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今夜也是国庆假期的夜晚,普天同庆。双节同辉的盛景,如这如水的月华,浸染了神州的每一寸山河。
这片清辉流过南方的万倾稻田,流过北方挂满硕果的枝头,流过东部璀璨如星河的城市灯火,也流过西部大地上蜿蜒的铁轨。这轮明月,曾是李白笔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愁绪,是杜甫心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牵挂。而今晚,它是一面高悬的明镜,映照出一个古老民族迈向复兴的矫健身姿。月光所及之处,是阡陌交通、稼穑有序的田园画卷,是“嫦娥”探月、“祝融”巡火的航天传奇。天上的月与地上的国,在这一刻,完成了跨越千年的深情对望。
与中秋节极配的桂树正值花期,细碎的金蕊缀满枝桠,空气中氤氲着沁人心脾的花香。玉颗珊珊下月轮,应是嫦娥掷与人。金桂虽没有夏花的绚烂,却能以持久的芬芳证明自己的存在,正如千千万万的国人,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汇聚成这国泰民安的厚重底色。
今年所食的月饼,并不是传统的五仁口味,而是孩子们喜欢的开心果冰淇淋内馅加上酥酥的脆皮。一家人分享着这象征团圆的饼,阖家欢乐,岁月静好。国之大,其根基在于万家灯火的璀璨。国之强,其温度在于万户团聚的温馨。
同一轮明月,此刻正照耀着五湖四海的华夏子孙。在旧金山的金门桥边,在巴黎的塞纳河岸……无数黑眼睛、黄皮肤的同胞,此刻也正仰望着这轮“重磨的飞镜”。他们或许乡音已改,或许两鬓斑白,但血脉中流淌的文化基因,却在这特定的时刻被唤醒。一块月饼,一句诗词,一段乡曲,便能让天涯化作咫尺。这月光,已然化身为一座连接着所有华人的心桥,让我们共享这份来自东方的浪漫与荣光。
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今夜,国因家的团圆而根基永固,家因国的富强而安宁美满。这月华、这桂香、这饼甜、这人和,共同酿成了一杯醉人的美酒,让这普天之下所有龙的传人举杯同庆。愿这清辉永驻,愿这盛世长存,愿这家国一体的温情,岁岁年年,代代相传!